深圳商報總編輯丁時照:天下第一難的就是媒體融合

2019-11-20 15:16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11月18日,由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人民日報智慧媒體研究院主辦,騰訊公司協辦的“2019智慧媒體年會”在深圳舉辦。深圳商報黨委書記、總編輯丁時照參加年會并致辭。以下是講話全文:
  
  媒體融合,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整整五年了,逢五逢十是一個總結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么總結五年來媒體融合的現狀,五步一圖、十步一景,看看我們媒體融合的圖景現在是怎么樣的?
  
  五年來,我們一方面瞄準新的目標,剛剛科學家們講的,比如沉浸+互動、多媒體的未來,還有AI+媒體融合、人機共生近在眼前;另一方面,很多的老問題都存在,我們為什么要回望?我覺得回望是我們要找問題,前望是我們要找目標,我們看現在是要找成果。結合這些內容,我覺得很多的問題大家在工作中間依舊感覺到,有些看似解決的問題還是存在。為此我就以下十個問題和大家進行交流:
  
  第一是媒體的生態,我覺得新的生態已經形成。如果把中國的媒體生態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中央級媒體是頭部媒體,我們的頭部媒體高高仰起,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媒體融合上一直是做得非常棒。現在縣級融媒體大力發展的時候,我們的足部媒體,這個詞不一定準確,但是表達了一種意向,我覺得我們建設得是如火如荼。非常困難的就是省市級的媒體,省市級的媒體處在人體的什么部位?腹部和胸部,我覺得各位領導可能都有同感。
  
  第二,我們媒體的受眾有了新的身份,大家都知道“群眾”這個詞,干部群眾、黨員群眾還有落后與先進的個人和群眾之間的關系。現在互聯網背景之下,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各種各樣的群里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群眾,但是是跟過去不一樣的群眾,這是我們媒體生態的變化。有一本書叫《世界是平的》,我相信大家都看過,現在世界真的是“屏”的,戶外的大屏、客廳的中屏、掌上的小屏,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屏民”。
  
  第三,搶灘登陸,我們究竟該怎么融合,傳統媒體過去有一個話語體系叫做“我們守的都是主陣地”:報紙、電視、電臺、電視臺等等是主陣地。互聯網之后,我們有了主戰場。主陣地和主戰場不是一回事,我個人感覺,傳統媒體是主陣地,主陣地上沒敵人。進入互聯網,互聯網是我們的主戰場,主戰場上沒有陣地。搶灘登陸,其實遠未成功,大家都要努力。
  
  第四,新聞業界沒有新聞。第一是休刊已經不是新聞了,2018年至少28家媒體和我們說再見;2019年休不休刊已經無感。第二是合并已經不是新聞,天津媒體合并成一家海河傳媒。第三回歸事業單位不是新聞,包括中央頭部媒體、胸部媒體、腹部媒體和腳部媒體都進入到事業單位。第四是新聞人離世不是新聞,壓力非常大。
  
  第五,手機為王。巴別塔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圣經》的故事,人類想要看看天堂的模樣,大家不停地在那里建造,上帝說:不行,要讓大家講不同的語言,形成鴻溝,最后巴別塔沒有建成。我個人感覺現在互聯網時代,巴別塔已經建成了,三次節點:第一個是發明文字,讓鬼難受。第二個是發明紙張,讓神難受。第三是發明互聯網和手機,讓我們自己難受。人有206塊骨頭,手機是206+1,我想說的是,理解手機就是理解我們這個時代,丟了手機就是丟了魂兒,我們的一切都要從這個開始,我們的知識總量加在一塊兒就是我們抵達的天堂高度。都說各種各樣的為王,手機才是真正的王者。
  
  第六,顛倒眾生。我覺得職場的關系發生了大的變化,我們老的新聞工作者有一個感受,年輕的時候我們剛入職,特別佩服部主任,部主任拿起稿件一看提出意見、句句中肯。部主任也有佩服的人,部主任佩服總編輯,總編輯隨便一個點子都是好新聞。現在變了,現在的情況是老總看不懂、部主任半懂不懂,只有年輕人懂,這就是變化。
  
  第七,用戶數量是我們頭上的緊箍咒。一般都在說下載量千萬才起步,過億才有價值,中央媒體可以這么干,作為我們省市級媒體,這個對我們特別難。爆款也是如此,一篇稿件,我們現在要達到十萬+都沒用,百萬+、千萬+、過億才是真正的有價值。但是我們傳統媒體有內容、沒用戶,很多好的爆款,但是收割不了流量。
  
  第八,一次采集,這是現在大家都在講的話語體系,大家都在說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傳播、多次分發、多次加工等等。大家覺得這已經進入到我們的文件里面,對還是不對?我覺得有很大的問題。一次采集,我們都是當過記者的,進入現場采訪,一次哪夠呀?我們得不停深入現場、不停采集,現在還要求我們多媒體分發,我個人覺得這幾乎是不可能,如果把我們所有的媒體建筑在現在的一次采集之上,那么我們新聞的大廈會坍塌,就是建在沙灘之上。恰恰,采訪是第一位的,要永遠在現場,永遠的采集。
  
  第九,全媒記者,現在互聯網時代要求我們做全媒記者,我個人認為能采、會編、會寫、會開、會做主持這樣的人有沒有?有,一個500人的新聞單位能有5個,那就是寶貝,其他的不可能人人都干,而且即使你什么都能干,在今天這樣的現場,你來拍、你來采、你來編,我覺得幾乎是完成不了任務的。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人之才、中人之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已經非常不容易,我們寫稿寫了一生,到現在為止還不會寫稿。編片子、采集等等都是一樣,干一生不一定就是專家,我們窮盡一生,能干成一件事就是萬幸。
  
  第十,怎么融合,部位很重要,我個人認為天下第一難的就是媒體融合。我們融合現在都講融合到人的層面,我個人認為,融合到人的層面融合不了,應該在報社層面進行融合,在報社里面有專業的采、專業的編、專業的攝像、專業的主持,這才是對的。每一個都專,到單位里面他才是真正的融合,這個因為時間問題,我不展開。
  
  現在媒體融合都是為了減人?錯,媒體融合不是人減少了,而是人增多了。媒體融合,不是工作量小了,而是大了。媒體融合就是應該在報社層面才真的能把資源整合起來。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