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排成長龍,從停車場延伸到300米外的路口;面館超負荷運營,服務員們忙碌地上菜、擦桌、翻臺;能容納萬人的劇場座無虛席,歡呼陣陣……這些在熱門景區(qū)、商圈才能看見的場面,國慶長假期間,在距離市中心70多公里的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隨處可見。
10月3日,雨過天晴,滬蘆高速出口有些堵。中午,記者試圖找家餐廳解決午餐,卻見家家都要排隊。走在申港大道上,還先后碰見多位游客,他們都問了類似的問題:“海洋公園,航海博物館怎么走?”
見此種種跡象,不用細思,也能得出結論:臨港的人氣更旺了。統(tǒng)計顯示,僅10月3日當天,臨港各大熱門景區(qū)總客流量超過10萬人次;其中,海昌海洋公園客流量就有近5萬人次。
人氣為何旺?顯然,新片區(qū)的金字招牌在發(fā)揮作用。
記者在兩周前的“一周觀察”中提過,新片區(qū)新聞中心成立,上海主流媒體紛紛入駐,“臨港將被更高頻、更全面地展示,新片區(qū)的建設成果亦會讓人們對這片熱土更感興趣”。
短短兩周,預測已成現實。滴水湖畔的臨港金融大廈商圈,記者隨機采訪了多名游客。除了兩組人家住附近外,其余均是專程從市中心,甚至松江、青浦等遠郊趕來。商圈內臨港當代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告知,有游客看了相關報道后,為一睹臨港新片區(qū)風采,從外地開車來到臨港。
臨港人氣旺的另一個原因是,這里的旅游資源集聚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何謂集聚效應?課本上說,是指各種產業(yè)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qū)靠近的向心力,如美國硅谷,聚集了數十家國際IT巨頭與更多的高科技公司。對臨港來說,中國航海博物館、海昌海洋公園、上海天文館等熱門景區(qū)、景點先后或即將落成,帶動了游客涌入周邊其他景區(qū)、商圈,形成了旅游業(yè)的集聚效應。
中國航海博物館工作人員胡俊告訴筆者,長假期間,許多游客都會花一整天把臨港“玩?zhèn)€遍”,“昨天就有一對報名參加我館木藝課程的母子,上午在這里參觀、學習;中午到附近的金融大廈商圈吃飯、看展;下午再去海洋公園。”如此一來,來回數小時的車程也顯得“有所值”了。
人氣旺了,意味著人變多、車變多,配套設施自然要跟上。國慶節(jié)前夕,“S2公路海港大道立交匝道”開工,其將進一步完善S2公路沿線出入口布局、緩解申港大道匝道交通壓力、加強臨港新片區(qū)主城區(qū)及其南部地區(qū)對外交通聯(lián)系。記者還得知,S3高速計劃本月底開工建設,兩港大道快速化改造、S2客貨分離輔道力爭年內開工,“星空之鏡”海綿公園計劃本月底開工。
國慶長假期間游客如潮人氣旺,是臨港新片區(qū)“向心力”的一個側影。而這片熱土如何進一步提升對于高端產業(yè)、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向心力”,則是更迫切、更重要的任務。
10月1日上午,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管委會組織機關干部集體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上海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表示,上海自貿區(qū)臨港新片區(qū)將全力貫徹落實好總書記指示,堅持“開局就是決戰(zhàn)、起步就是沖刺”的精神,自我加壓、主動倒逼,爭分奪秒地開展各項工作,全力跑出加速度、干出顯示度。
朱芝松還提出了8個“狠抓”——狠抓全面學習、狠抓政策落地、狠抓機制建設、狠抓營商環(huán)境、狠抓招商引資、狠抓規(guī)劃研究、狠抓基礎設施、狠抓對外宣傳。
節(jié)日期間,游人如織,繁花似錦;工作日里,大咖云集、項目紛至……臨港的人與車會更多,人氣會更旺,未來也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