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國成就有了更深認識”(一帶一路中外媒體采訪調研行)

2019-10-7 08:59  |  作者: 李志強 王 迪 姜曉丹  |  來源:人民網

  伶仃洋上,煙波浩渺,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橋如巨龍伏波,飛渡天塹,氣勢如虹。
  
  在珠江口岸,“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的學員們紛紛遠眺。東連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加納《每日寫真報》特約撰稿人埃德蒙·史密斯贊嘆道,“可以想象,中國的建設者們克服了多少世界級難題,才建成這樣一座雄偉、美麗、先進的橋梁。”
  
  以前,從珠海到香港陸路車程需要3個小時之久。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使這段車程縮短到約45分鐘,極大便利了粵港澳三地之間的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這是一項富有遠見的民生工程,讓粵港澳三地能夠拓寬合作領域、共享發展機遇,更好地實現協同發展。”利比里亞《傳統報》執行總編輯穆罕默德·凱恩說。
  
  大橋拉近了民心,連接了機遇。港珠澳大橋不僅是設施聯通的典范,也為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各方面互聯互通提供了更多可能。烏干達NBS電視臺高級記者約瑟夫·薩比提認為,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一帶一路”倡議都強調共同發展等理念。“中國理念讓非洲國家獲得更多機遇,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離開途中,望著漸漸遠去的港珠澳大橋,盧旺達廣播電視局魯西齊省電臺臺長蘭伯特·恩肯迪尼薩說道:“此行,我對中國成就有了更深認識。非洲國家不僅要向中國學習新技術,還要學習中國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希望未來非洲也能取得中國這樣的發展成就。”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