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演藝大世界2019國際戲劇邀請展在上海中國大戲院公布節目單,比去年提早近兩個月。來自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智利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6部作品中,《禿頭歌女》《奧賽羅》《電影女孩》為亞洲首演,《伊利亞特》《手提箱里的死狗》為中國首演。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上海戲劇學院聯合制作的《威尼斯商人》,更把全球首演地放在本屆國際戲劇邀請展。“我們期待邀請展成為上海的傳奇”,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大戲院藝術總監田沁鑫說。
今年參演劇目涵蓋話劇、音樂劇、多媒體戲劇、實驗戲曲等多個門類,除了大名鼎鼎的國外作品,上海原創力量也嶄露頭角。中國大戲院參與投資制作、田沁鑫任總導演、匯聚上海戲劇學院全青年主創演員班底的《紅白玫瑰》,將于7月亮相邀請展。2007年,田沁鑫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改編成同名話劇,并推出大劇場“民國版”、小劇場“時尚版”登兩個版本。話劇《紅白玫瑰》脫胎于兩個版本之精華,將把原著男主角振保轉換為女性。田沁鑫透露,不少劇組成員來自上戲《狂飆》團隊,“他們展現出極佳的活力、爆發力,將成為上海走出的一支新生代演員生力軍。”10月國慶期間首演的話劇《威尼斯商人》,由演繹莎劇最為權威的劇團之一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與上海戲劇學院聯合制作,由奧利弗獎最佳導演大衛·扎克執導。
國外戲劇精彩迭出,不少為亞洲首演、中國首演。像去年的開幕大戲《雪,覆蓋下的真相》一樣,將于6月率先亮相的開幕大戲《禿頭歌女》,也是一部法國戲劇,由法國紅帽子劇團帶來。源自荒誕派戲劇鼻祖尤涅斯庫之手的《禿頭歌女》風靡世界幾十年之久,顛三倒四的對話、支離破碎的情景仍然迷惑著每一位勇于挑戰的觀眾。《奧德賽》則是德國“年度劇院”漢堡塔利亞劇院的最新呈現。導演安圖·努涅斯以奧德修斯兩個孩子的漂泊為切入,將流行文化與想象融合,構建兩兄弟之間的戲劇情節,以他們的視角全新闡釋希臘神話中最杰出的人。7月《奧賽羅》由英國巡回劇團藝術總監理查德·泰曼執導,舞臺簡潔而不失現代感,無論是一根根白熾燈管,還是帶有emoji符號表情的氣球,都將莎士比亞筆端驚心動魄的“情殺”以現代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現。
“我的北京朋友打算來上海看戲。”田沁鑫以自豪的口吻介紹將在中國首演的音樂戲劇《手提箱里的死狗》,該劇由英國霓海劇團用飛揚的想象力解構百年前諷刺資本社會不公與腐敗的故事,演員們出色的肢體表現力加以多種當代音樂風格,從懷舊的民謠到說唱、搖滾,配合奇特的木偶演繹,雜糅一體,極具戲劇張力。8月美國“荷馬的外套”劇團《伊利亞特》,也是曾在美劇《傲骨賢妻》《美國恐怖故事》等有過出色表演的明星丹尼斯·歐哈拉的中國首秀。9月上演的《電影女孩》,是享譽國際的智利魔幻電影戲劇團首部訪華作品。演員在魔幻的動畫場景里演戲,有如活在電影里。田沁鑫指著大銀幕上《電影女孩》劇照搖搖頭,“照片體現不了演出現場的雙向投影,還有演員精準的節奏感,有別于我們一般看得影像戲劇。”
2019國際戲劇邀請展上演的中國劇目,大多也取材自經典文本。《紅樓夢音樂傳奇》是指揮家兼戲劇導演蔡東鏵的“樂劇”作品。音樂會以曹雪芹為主人公淺吟低唱引入17首詩詞曲調,通過一場夢、一個園、一塊玉、一炷香、一盞茶、一本書、一段情、一首曲,打造出一場立體的《紅樓夢》戲曲音樂會,蔡東鏵另一部音樂會《牡丹亭音樂傳奇》,將在10月上演,讓觀眾聆聽杜麗娘與巴赫的對話。《等待果陀》由吳興國掛帥的當代傳奇劇場帶來,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克特的語言轉化為戲曲的唱念做打,話劇《原野》由導演何念運用獨具個性的敘事方式大膽呈現曹禺經典,音樂劇《信》改編自日本暢銷懸疑作家東野圭吾同名小說,話劇《爸爸的床》由著名演員王學圻領銜,都是一演再演的好戲。昆曲《玉簪記》由浙江昆劇團、北方昆曲劇院以及郎園聯合制作。話劇《五脊六獸》則借一對父子江南行購買“冥途路引”的故事,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生死的奇特見解,曾入選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
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團與上海文廣演藝集團也在發布會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原則,通力合作,共同推進“演藝大世界——人民廣場劇場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