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從柏林國際電影節傳回喜訊,王小帥執導的電影《地久天長》拿獎了!
兩個!
王景春獲得最佳男演員獎,詠梅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同時包攬影帝、影后的最高殊榮。
柏林街頭,電影《地久天長》的戶外海報
聲音,關于《地久天長》
本次頒獎禮前夕,《地久天長》導演王小帥和主演王景春、詠梅被官方邀請出席,大家都在猜測,《地久天長》這次一定會有獎。
可是誰也不會想到,驚喜來得如此突然,王景春和詠梅最終同時包攬了影帝和影后桂冠。
獲獎后,王景春在官方新聞發布會上說到:
“五年前我坐在臺下,看著我的好朋友(廖凡)在臺上拿了銀熊,五年后我能拿到這個獎,是老天爺對我的眷顧和愛。
小帥導演當時在我的旁邊,我還沒反應過來他就大喊了一聲,非常高興?!?/font>
而第一次做電影主演的詠梅,坦誠自己沒想過會獲獎:
“我覺得景春拿了最佳男演員,已經代表了《地久天長》這個電影,沒想到我也能拿。
我實在太幸運了,在我這個年紀,實在太幸福了,拿了這個獎,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樣懶得生活了?!?/font>
2月14日,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地久天長》首映。
在上午的媒體場放映場中,全程175分鐘無一人離場,不少媒體映后評價影片令人感動,彼此交流時都在詢問對方哭濕了多少紙巾。
《地久天長》電影海報
有德國記者在記者發布會上發言,希望《地久天長》“拿走所有的獎”。
與此同時,海外影評人第一時間發布影評,表示“令人心碎卻不浮夸,劇本很棒,演員表演也非常細膩貼切,太棒了!”
《地久天長》劇照
來自烏克蘭的一位觀眾寫道:
“觀看《地久天長》讓我們流下了眼淚,有些女性在觀看后接受了采訪‘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生活’。 推薦你們一定要去了解這部電影的全部內容和內涵?!?/font>
法國的媒體人如此評價:
《地久天長》:高水平的電影藝術,沒有悲情的心酸,沒有矯揉造作的藝術家,非凡的寫作和優秀的演員!棒極了!
一些看過放映場的媒體人,也在國內豆瓣網站上釋放口碑。
十二辰子說《地久天長》應該是主競賽單元中收獲掌聲最久的一部:
而Arch Butler 說自己中途哭到離場:
詠梅香,守得景春來
能夠獲得影帝影后殊榮,王景春和詠梅的表演功力,自然毋庸置疑。
柏林電影節評委之一、德國著名演員桑德拉·惠勒強調,銀幕上幾乎沒有另外一對夫妻,可以有如王景春與詠梅演繹得如此自然。
2012年,出演王小帥執導的懷舊電影《我11》,飾演主角王憨的父親王伯駒。
同年在電影《hold住愛》中出演豹哥,并一人分飾多個角色。
《我 11》中的王景春
2013 年,王景春憑借電影《警察日記》“郝萬忠”一角,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當時,日本媒體把他譽為“中國版高倉健”。
為了貼近影片中的人物原型,王景春不僅查閱了許多郝萬忠的生前資料,還學習了鄂爾多斯方言,不惜增肥10公斤,以至于很多在場群眾把他當為郝萬忠本人。
《警察日記》中的王景春
2013年,王景春參演許鞍華執導的人物傳記電影《黃金時代》。
王景春在片中飾演老黃,在蕭紅漂泊的一生中,他讓蕭紅有了一個可以安生立命的場所。
1982年,19歲的王景春中專畢業后,被安排到新疆百貨大廈工作了三年。
偶然的機會,王景春結識了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朗辰。
與郎辰的相處中,王景春對表演這門藝術愈發熱愛,并促使他后來去報考專業的藝術院校。
因為超齡,上海戲劇學院最終以特招的形式留下了王景春,自此,王景春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白日焰火》中的王景春
現實生活的磨礪,在王景春的身上留下了清晰的痕跡,他的表演風格質樸細膩,卻又不失戲劇化的張力。
實力出眾的王景春,總是保持著謙遜低調。
從《金陵十三釵》,《警察日記》,到《黃金時代》、《白日焰火》,《地久天長》,無論是戲份較少的小角色,還是舉足輕重的男主演,王景春總是能夠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并做出屬于自己的詮釋。
《地久天長》劇照
詠梅非科班表演系出身,早年畢業于對外經貿大學的她,最開始從事的是外貿相關的工作。
后來在著名主持人許戈輝工作室工作時,詠梅被推薦到一部戲里出演一個角色,由此才踏上演藝之路。
詠梅在《刺客聶隱娘》中飾演聶田氏
對許多觀眾來說,他們更熟悉詠梅在電視劇里的熒幕形象。
2004年,詠梅在沈嚴執導的現代情感劇《中國式離婚》中飾演知性大方,善解人意的單身女性肖莉。
2011年,詠梅在都市情感劇《你是我愛人》中飾演商業女強人柳宴。
同年,參演諜戰革命劇《懸崖》,在劇中飾演孫悅劍,憑借該劇獲首屆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表彰大會“優秀女配角”獎。
盡管沒有科班背景,詠梅憑借自身的鉆研與積累,逐漸成為諸多導演眼中演技上佳的女演員。
詠梅的表演風格同樣細膩精準,擅長塑造具有傳統中國家庭感的女性形象。
投身于演藝界多年,她沒有顯赫的名聲和如山的榮譽,卻一步步從容地走進觀眾的心里。
這次在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里,王景春和詠梅演繹了兩個歷經時代變遷與命運浮沉的人物,其實也包含了對家庭關系的探討與親情羈絆的表達。
王景春與詠梅,在此前的演藝生涯中,多飾演綠葉型的配角,但他們卻是“小角色里的大演員”。
正是因為對每一個角色孜孜以求的雕琢,讓他們積淀下了深厚的表演功力和經歷感悟。
于是,當展現自我的機會來臨時,王景春和詠梅才可以一把抓住,最終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藝術至上,戲大于天”,這是北京人藝老院長曹禺和副院長于是之提出的表演精神。
細細品來,王景春與詠梅的每一個小角色背后,其實都有著大格局的藝術追求。
這既是他們對演員責任的履行,也是對藝術信念的恪守。
王小帥和他的《地久天長》
王小帥是“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大眾的認可和稱贊。
他執導的電影《冬春的日子》、《青紅》、《日照重慶》、《我 11》、《闖入者》等都是以一些邊緣人物作為主人公,通過敘述他們的悲歡離合,來展現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存狀態。
《地久天長》講述了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縫隙,甚至其中一家由北方遠走遙遠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后再度聚首,秘密也終因年輕一代的坦蕩而揭開的故事。
歲月流逝,生活向前。
在王小帥的電影語境里,他一直關注著社會普通人的生活百態,并將一腔悲憫情懷投射到小人物身上,展現著蕓蕓眾生所處的時代和生活氣息。
《地久天長》是王小帥《家園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與以前的作品相比,《地久天長》時間跨度更長,敘事背景也更為宏大。
選取跨度三十年之久的時間橫軸,王小帥說是因為“每一次的社會變遷,都會給每個人的生活,甚至一生的命運帶來影響”。
王源與王小帥導演
而談及創作初衷,王小帥說“生命只有一次,而告別竟如此漫長”。
《地久天長》雖然瞄準的是中國三十年的人情與社會變遷,但體現出來的還是“共情”,這也最能觸動人們內心柔軟地方的情感。
王小帥:
“中國人最偉大的地方,就在于經歷了諸多人生不得已的不幸和打擊之后,仍然艱難而平靜地生活著,中國的老百姓,很偉大?!?/font>
自2015年《闖入者》公映后,王小帥導演就全身心傾注在《地久天長》上,整部片子從劇本到后期完畢,前后經歷了四年多的時間。
在很多人的字典里,電影是商業,是娛樂,但他們往往漠視了電影的深度與廣度。
《地久天長》的獲獎,或許并不能幫助此片斬獲數億的票房,但它卻讓滿腔熱愛的人們看見,中國電影藝術生命的存續與希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景春是孤獨的人,詠梅是孤獨的人,王小帥也是孤獨的人。
他們心中涵藏著對世界的看法,裝滿了對自我的認知,一邊孤寂,一路狂歡。
而正是這份對信念的堅持,讓他們獲得今日的榮耀,世界也終會給默默耕耘者以饋贈。
他們,是值得的。
王景春、詠梅拿獎后向導演王小帥獻吻
王小帥說:
“我覺得人心深處,有些東西自始至終都會留存,無論外部世界如何變化,就像人和人之間的情感,就像我們對電影的信念。”
附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責任編輯: 黎指寒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