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文化強市 彰顯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   

2018-3-8 17:11  |  作者:沈彤  |  來源:上海文藝網

  深圳:打造文化強市 彰顯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
  
  當今,文化已日益成為深圳的核心競爭力,持續行進在文化創新道路上的深圳,正努力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強市。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文化創新發展,在文化強市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深圳讀書月走過18年,推動深圳榮獲“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圖為深圳中心書城假日購書盛況。深圳特區報記者 齊潔爽 攝
  
  原標題:
  
  打造文化強市彰顯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
  
  ——深圳只爭朝夕創新局改革開放再出發系列述評③
  
  3月2日,“深圳發布”微信公號發布公益廣告《這則短片真暖心!友善的深圳,給心安一個家……》,講述了一位剛搬家的年輕女子在遭遇停電時,鄰居小女孩為她送來蠟燭,在瞬間溫暖了她的心。
  
  閃亮的燭光、天真的笑臉,傳達的是友善,也真實展現了這座城市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之間的守望相助、彼此溫暖——來了就是深圳人,此心安處是吾鄉。
  
  再過半個月,2018“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將舉行。相比去年,今年的音樂季更加多元,跨越37天,15個團組將傾情演繹17場演出,共譜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和諧共生、和睦共融的華章。
  
  崇德向善、文化創新,這是正在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深圳構筑的一道動人風景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今,文化已日益成為深圳的核心競爭力,持續行進在文化創新道路上的深圳,正努力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強市。市委六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文化創新發展,在文化強市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新時代,深圳要綻放出最美的芳華,需要自信蓬勃的文化、文明有愛的氛圍。深圳,勇當先進文化的引領者,文明傳承的踐行者,謳歌新時代、宣傳新思想,不斷彰顯文化自信的“深圳力量”。
  
  深圳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城市各項事業發展全過程,努力讓城市更加安全穩定、更加文明和諧、更加宜居舒適、更加崇德向善
  
  2017年11月,深圳第五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這是一座城市的努力,也是每個市民的榮耀。廣東《南方》雜志在《“五連冠”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中指出,“深圳用‘五連冠’證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完全可以協調發展,走進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有無比光明的前景。”
  
  全國文明城市,已成為城市競爭中最具價值的“金字招牌”。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城市各項事業發展全過程,努力讓城市更加安全穩定、更加文明和諧、更加宜居舒適、更加崇德向善。如今,這座年輕城市在擁有了“倉廩實衣食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還營造了“知禮節知榮辱”的社會風氣。
  
  深圳因文明而更聞名,率先富裕起來的深圳人,有著關愛他人、回報社會的擔當。全市注冊志愿者人數突破154萬;持續15年的關愛行動舉辦了兩萬多項愛心活動;人均捐款全國第一、300萬人次無償獻血近676噸……
  
  深圳因文明而更聞名,成為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引擎。騰訊“99公益日”構筑公益新生態;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正打造全球范圍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公益人才培養基地;一大批公益組織源源不斷向全國輸送著公益能量……
  
  深圳因文明而更聞名,涌現出叢飛、郭春園、孫影等許多感動中國感動深圳的道德模范、愛心人物。每年評選十佳愛心人物、愛心企業等,凡人善舉,照亮人們的精神世界。
  
  深圳因文明而更聞名,涵養出諸多獨具特色的文明之舉。 “愛公益”、“愛讀書”、“愛創新”、“愛包容”、“愛環保”、“愛獻血”、“愛U站”等“深圳十大文明行為”,成為深圳人引以為豪的文明標簽。
  
  這里,不僅有深圳速度,還有深圳溫度。當前,深圳正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實《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17-2020年)》,堅持“以法治促文明”,加大對新入戶市民的培訓……一座文明和諧的幸福之城,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頻共振”,引領著新時代的城市風尚。
  
  持之以恒的文化創新,讓深圳在不斷累積的文化能量、不斷優化的人文環境中樹立起堅定的文化自信
  
  今年1月,2018年深圳城市文化菜單發布。
  
  去年5月,深圳首發城市文化菜單,成為國內城市里第一份對標國際一流城市推出的文化菜單。過去一年里,這份具有“中國風格、深圳特色”又有“世界色彩、國際風范”的文化菜單為市民呈現了28個品牌文化活動——1月有新春“關愛行動”、WTA深圳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中國設計大展,2月有創意設計新銳獎、深圳國際魔術節,3月有“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時裝周……還有深圳設計周、文博會、中國圖片大賽、國際科技影視周、讀書月、創意十二月等,讓市民盡享“月月有主題,全年都精彩”的豐富文化生活。
  
  2018年度城市文化菜單達31項,標準高、內容多、創意新,新增了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首屆世界無人機錦標賽等活動。
  
  改革開放40年,深圳文化自信崛起。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從世界城市發展歷程看,創新是動力,文化是靈魂。30多年來,深圳從“文化沙漠”到建成郁郁蔥蔥的“文化綠洲”,離不開創新精神。
  
  是持續的文化創新,為深圳文化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從文化事業看,45家博物館、380多個文化廣場、623家公共圖書館、240家自助圖書館,形成覆蓋全市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年一萬多場文化活動,讓城市散發出濃郁的人文氣息;深圳讀書月走過18年,推動深圳榮獲“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文藝精品獲獎無數, 2017年,深圳3件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占廣東省獲獎數的四分之三,14部作品獲評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獲獎數居全省第一……
  
  從文化產業看,文博會從深圳起航,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深圳首創“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等嶄新模式,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探索新路;深圳成為中國第一個“設計之都”;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快速增長,2017年增加值達2243億元,增長14.5%……
  
  文化,因創新而發展,因創新而興盛。深圳正全面實施《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按照“認準一個目標,實施一套方案,構建五大體系,一年干幾件實事,堅持數年,必見成效”的總要求,夯實基礎、補齊短板、謀劃長遠、創新發展,打造文化強市。
  
  文化不僅涵養市民的精神家園,更引領支撐城市發展,賦予深圳獨特魅力和持續吸引力
  
  春節前夕,《我在深圳,等你歸來》的H5廣受點贊。
  
  文中說,“深圳不是你的故鄉,卻是你夢想的主場”——這里,有你增加的高度,有你創造的美麗,有你創造的奇跡……你成就深圳的美麗之城,深圳成就你的美好前程。在結尾更深情表白,“回得去家鄉,離不開深圳”,“等你和春天一起歸來”……十分暖心。
  
  作為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吸引了五湖四海的人。如今,這座奮斗的城市已變成千萬深圳人共有的家園。
  
  移民文化,培育了深圳“海納百川、開放兼容”的胸襟,為每一個有夢想的人提供了吟誦的舞臺,為深圳吸引人才無數;移民文化,培育了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在深圳,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有真才實學,就有自我展示的天地……
  
  在北大教授于長江心目中,深圳的城市包容度在全國首屈一指,深圳是一座新城,是一群陌生人聚集在一起,怎樣通過共同建立一套規則來和諧共處,實現自己的目標,體現的是對個體、對規則的尊重,深圳的包容具有現代意義。
  
  今年1月舉行的深圳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提出,深圳將組織開展“新時代深圳精神”大討論活動,為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不斷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深圳,不僅是經濟特區,也是移民城市、青春都會。她的先鋒觀念、包容精神、創新氣質、文明活力、豐富內涵等,都讓人心向往之。對于深圳而言,文化不僅是城市發展的有機組成,更是引領和支撐,賦予深圳獨特的魅力和持續的吸引力。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0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
責任編輯:沈彤
電話:021-61318509
郵箱:bjb@shwyw.com
廣告投放聯系方式:021-61318509 郵編:201602 上海文藝網總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藝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嚴禁一切有損本網站合法利益的行為, 所有用稿為公益交流。請嚴格遵守互聯網絡法制和法規、轉載稿件如有異議立即刪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樂都路358號云間大廈15樓1503室 版權所有 滬ICP備13019820號-1 滬ICP備13019820號-5 工商電子營業執照 20160406145114127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54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