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張紀中,1999年以“一元版權”便獲得了《笑傲江湖》的版權。他說:“我今天所獲得的一切成就,全部都與金庸先生以及他的作品密不可分,是他改變了我藝術生涯的方向?!?/div>
張紀中回憶,為了拍攝《射雕英雄傳》,金庸幾度輾轉來到桃花島。乘車、輪渡,登上桃花島。他剛到,請求合照、簽名、題字的書迷也蜂擁而至,他不厭其煩,一一滿足。金庸躬身實踐,告訴后輩何為謙,何為功成而不居,他是真真正正把觀眾和書迷放在心里。
張紀中記得,對于《笑傲江湖》的影視化改編,與金庸有過一段紛爭,對于男女主角的出場順序,雙方各執己見,有了不可開交的勢頭,最終由查太太給他們熄了火。金庸先生沉默一會兒,恢復了往日的平和,決定尊重張紀中影視創作的專業性?!熬雍投煌屛腋惺艿搅苏嬲拇髠b風范?!睆埣o中說。
“金庸是我們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是一二百年來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金庸小說研究專家陳墨說?!肮适乱讶绾愫由硵担霉适馒P毛麟角。從《奧德賽》到《一千零一夜》,到《哈姆萊特》到《紅樓夢》,到金庸的小說,這樣的故事永遠都是稀世珍寶?!?/div>
幾年前,有人找陳墨,請他在給金庸推薦諾貝爾獎入圍的一封公開信上簽名,還要他寫推薦語。陳墨拒絕了。因為金庸小說在報紙連載,它的單行本雖然經過多次修訂,仍然有很多漏洞、缺陷和錯謬。對諾貝爾獎的質量而言,精細度不夠評獎。第二個理由是因為金庸寫的這樣的武俠小說,中國文化當中很多概念是很難用西方文字來翻譯的,比如“亢龍有悔”,就是翻譯了也不能得到理解、共鳴和遐想。第三個原因,是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金庸小說西方文字的譯本,只有零星的譯本。
現在的年輕人還讀金庸嗎
“莫笑少年江湖夢,誰不年少夢江湖。”浪漫的金庸用自己的生花妙筆,在每個少年的心中勾勒出一個斑駁陸離、異彩紛呈的“江湖”。許多70后、80后都是讀著金庸小說長大的。在學校樓梯的轉角、在深夜的被窩里,甚至在課堂上偷偷閱讀金庸小說,是一代人共同的青春回憶。但是90后、00后中,很少有人讀金庸,他們從游戲中了解一些金庸筆下的武俠人物。
一位出版界人士分析,現在全國每年銷售的金庸全集約5萬套,各種金庸小說約10萬本。雖然是暢銷書,但現在的年輕人很少看金庸。對于許多00后來說,他們不讀金庸,但愛看仙俠小說。各種閱讀網站的排名證明了這個事實。
雖然有仙俠小說作家表示,自己寫作的起源,是受到金庸小說的影響。但在這個短視頻、AI盛行的年代,年輕人還需要讀金庸嗎,讀金庸還有意義嗎?
嘉興市作家協會主席楊自強,從20歲就讀金庸,如今已經60歲。他收藏了許多不同版本的金庸書籍,“常讀常新。正直的人有時候會走投無路,只有經歷了生活的毒打、挫折,才會對金庸小說有更深刻的理解”。
“是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這是很有意思的話題,金庸小說和魯迅的作品類似,通過文學的‘殼’,其實無所不包?!睏钭詮姺浅OM贻p一代讀金庸,不僅可以學習寫作,更可以從金庸小說中學習中國文化。他舉例說,金庸小說中,《天龍八部》里,南院大王造反的情節,在遼史、金史中確有記載,而“天龍八部”這個詞,本身就來源于佛教名詞;《書劍恩仇錄》里陳家洛學武功的部分,與《莊子》有關系。
金庸先生6次回到嘉興,并回到曾就讀過的嘉興一中,自稱“大師兄”。如今的嘉興一中,出了一位頗有名氣的金庸“小師弟”許青揚。現在讀高二的許青揚,早已讀完金庸全部小說。寒假里,他又開始重讀《笑傲江湖》。對于令狐沖失意時大喊“我是令狐沖,快來殺我”的吶喊,他覺得“非常有少年性”。在令狐沖武功被廢時,他看到了面對困境不低頭。因為讀金庸,同學們覺得許青揚在說話時都帶著白話文那文縐縐的味道。
他是成績年級第一的“學霸”,擔任學校文學社社長,在許多詩詞、物理、體育比賽中都拿了獎。雖然未來要讀理科,但許青揚對金庸的熱愛絲毫不減。許青揚很喜歡《孔雀東南飛》,打算改寫成一個武俠故事。說到高興時,他雙手握拳舉起,“我在釋放自己的靈魂”。
古代所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中國武俠文學學會會長劉國輝在金庸作品中,看到許多涉及故鄉、涉及少年金庸成長的痕跡。《書劍恩仇錄》以海寧的陳閣老為故事的重要起源?!渡涞裼⑿蹅鳌贰渡竦駛b侶》里寫醉仙樓,寫煙雨樓,金庸是有意識把一些武俠中的約會安排到嘉興。金庸遷居香港,一度因為時代的原因回不來故鄉,他對故鄉的懷念,許多都留在作品里。
劉國輝說:“我們可以結合時代流行的題材元素比如游戲、短視頻,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金庸小說中反映的文化和俠義精神?!彼⒁獾?,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穿漢服,那就可以設計金庸小說中那些俠客們的服裝,讓年輕人由此了解到俠義思想是有助于人提升自己、樂于幫助人的境界。
陳墨感慨,孩子往往不聽家長的,但愿意聽同齡人的。“要相信年輕人自己有能力去選擇、去創造。唯有年輕人自己去金庸的作品中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點,去找尋歷史、去傳播,才會在年輕人中形成共鳴?!?/div>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
注:本網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凡本網轉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

掃一掃上 海文藝網

掃一掃 上海文藝網微信
上海文藝網客戶端
上海文藝網手機
文藝電臺客戶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