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匯區城運中心后臺推送了一條數據:16時14分,武康大樓電子圍欄內瞬時人流超出預警值,系統于16時16分自動預警。在預警工單發送到相關部門時,街道網格員已經前往現場對客流和道路停車進行疏導。16時25分,道路擁擠狀況解決。
??這一及時感應、快速響應機制,來自徐匯區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場景中專門為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的“網紅”打卡點設置的客流預警系統。此外,徐匯區已重點建設“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場、大民生”等四大領域,形成了首批74個城市生命體征作為城市“體檢”指標。
??以治理數字化場景為牽引,以運行管理一體化、技術平臺一體化為導向,徐匯區正構建超大城市一流中心城區的現代治理體系。
??部門聯勤聯動,助力疫情防控
??淮海中路天平路路口被市民游客公認為武康大樓的“最佳打卡點”,徐匯區在“一網統管”平臺預設了大客流場景,為武康大樓周邊劃定了100米電子圍欄。
??“守護”疫情期間武康大樓及其周邊區域的平安與秩序,背后是來自市、區、街鎮等各層級的數據打通。通過用好市民端、移動端、數據端、感知端等“四端”新技術,徐匯區近年來持續推動了跨部門、跨條線、跨層級的聯勤聯動,今年以來重點推出和完善了疫情防控、精準救助、居村平臺等三個典型的治理數字化場景。
??今年4月,一名入境人員在結束14天集中隔離后不久,于徐匯區內某零售藥房購買退熱藥品,但未及時就診。這一行為觸發了徐匯“一網統管”疫情防控場景預警。該名人員居住的屬地街道接到通知后立即進行上門核實。兩天后,該居民在發熱門診的就診信息顯示其核酸檢測為陰性,預警的閉環處置流程結束。
??“這是徐匯區衛健委、區市場監管局和公安等3個部門首次嘗試打通數據通道,精準開展疫情防控監測。”徐匯區衛健委疫情防控場景建設專班聯絡員趙赟介紹,目前徐匯“一網統管”疫情防控場景已對接700余個相關體征指標,實現數字治理賦能疫情管理。
??激活沉淀數據,溫暖沉默少數
??2019年起,徐匯區開始構建“1+1+1+N”的智慧救助幫扶場景,通過打造“1個民生數據底座”“1座多維分析模型”“1個城運派單系統”和“N項分層分類幫扶措施”,探索運用民生大數據實現困難家庭綜合救助幫扶的數字化轉型。
??去年,徐匯區民政局依托正在建設中的“一網統管”精準救助場景,在交叉比對各部門的民生大數據時,發現了一名潛在困境兒童。收到區大數據中心派出的工單后,屬地居委會的社工立即上門走訪了解情況,核實該名兒童母親早亡、父親重病,確屬困境兒童生活保障范圍,區殘聯、區民政和屬地街道便自動形成了條塊聯動的處置機制,次月就為該名兒童落實了相關補貼,其本人也在今年的中考階段考取了心儀的學校。
??徐匯區民政局副局長張蓉介紹,全區打通民政、人社、殘聯等14個部門的2300余萬條數據,形成“大民生數據池”,為困難家庭精準畫像。下一步,徐匯區還將從經濟、健康、就業、教育等7個維度構建“多維困境分析模型”,以數字化場景探索社會救助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讓城市更有溫度。
??構建業務數據池,為基層減負
??眼下,徐匯區正重點打造11個市級賦能、19個區級示范和67個輕應用場景,圍繞長期困擾基層干部的“重復登錄、報表臺賬、數據采集”等三大難題,以“人、房、物、事”為四大核心要素,構建“動靜結合”的居村業務數據池,并在漕河涇、斜土、天平等街道試點居村平臺場景建設,為基層減負增能。
??目前,徐匯區正著力為基層社區建立“一人一檔”“一房一檔”的數字化臺賬,梳理姓名、身份證號、聯系方式等18個“一人一檔”字段數據以及房屋地址、房屋狀態、房屋性質等12個“一房一檔”字段數據。“下一步,基層干部們只要像在‘一網通辦’平臺辦事那樣,在系統進行勾選操作,就能完成大部分的臺賬內容,在手機端的政務微信就可以操作。”
責任編輯:沈彤 楊博
新聞熱線: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