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嗞,嗞,嗞——”不久前的一天,愚園路岐山村的裝修在8時準時開啟。往日,這電鉆聲讓人煩躁,但眼下在居民們聽來卻有幾分悅耳。看著煥然一新的衛生設施,121號的張阿姨滿是感慨:“感謝這次改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和方便了。”
??岐山村居民們的喜悅,不僅僅是因為非成套里弄房屋有了全新的衛生設施,還在于為期4個月的改造中,幾乎每戶居民的聲音都成了改造的重要參考,有的居民還作為主體參與了改造的全過程。
??這是上海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又一次新嘗試,更是社區治理善于了解民情、傾聽民意,進而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案例。
??全過程拓寬人民建議征集渠道
??愚園路百年老街上,岐山村浸潤在梧桐樹、老洋房營造的上海風情里。可里弄房屋的居住條件并不舒適,和4戶鄰居共同擠在一幢房子里的張阿姨就沒少為上廁所煩惱。由于衛生設施有限,長期以來,樓里5家人共用3個衛生間。張阿姨所在的2樓,衛生間結構還頗有些奇怪:8平方米的衛生間開出兩扇門,一扇門朝著走廊,一扇門則直接通向另一戶鄰居家。“這么多年,上廁所總是提心吊膽。”
??江蘇路街道轄區內新式里弄房屋面積約11萬平方米,占全區此類房屋面積的近2/3,類似問題并非個例。去年底,居民們終于等來好消息,江蘇路街道攜手長寧區房管局等相關職能部門,開始籌備新式里弄房屋衛生設施改造試點工作。
??衛生間面積大小不一,設施使用情況復雜,涉及的居民戶數眾多,這該怎么改?恰逢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全面推進,長寧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區房管局、江蘇路街道聯手“問計于民”,于今年5月利用社區微信公眾號、人民建議征集網站、郵箱、方案征詢會等多種方式,實現試點范圍內居民意向征詢全覆蓋。“充分利用有限空間靈活更改設施尺寸”“調整設備方向以求空間利用最大化”……居民們踴躍提出一個又一個建議。截至征集工作結束,首批試點區域發放的400余份征集函,有效回收率高達98%。
??人民建議的征集不止局限在“改造前”。36號樓的姚阿姨不止一次針對樓內改造方案建言獻策,“一分為二后,衛生間并不是完全對稱的結構,洗手池、馬桶和淋浴器的位置要相應微調。”她主動參與圖紙設計跟進施工,“我們后續有什么想法,會直接跟設計團隊和施工團隊溝通。”為了更加貼合百姓需求,街道聯合第三方專業設計團隊提出五大類改造方案,并依據居民需求量身定制,從“要不要改”到“怎么改”等各個環節充分保障居民當家作主。
??9月底,200多處衛生間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通過此次試點改造的實踐,江蘇路街道愚園路人民建議征集聯系點又一次拓寬了“主動征”的渠道:人民建議征集信箱、調查問卷、敲門行動、座談會議事會……以便第一時間、第一地點收集民情民意、匯集民智民慧,確保“眾人事眾人商”,畫出最大同心圓。
??小建議催生“智慧養老”大探索
??江蘇路街道有60歲以上老人2.02萬人,占戶籍人口的40.28%,還有1200余名獨居老人,屬于人口深度老齡化社區。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社區獨居老人張奶奶越發擔憂,“萬一在家發生意外,沒人發現怎么辦?”盡管有結對志愿者上門服務,但志愿者們也常常因事無法做到每日上門探望。為此,不少志愿者向社區建議,為老服務還需要在“人防”的基礎上,加上“技防”手段。
??簡單的一句提議,被江蘇路街道社區服務辦負責為老服務項目的小馮放在了心上。在同合作單位的一次共建聯建會議上,她聽到一企業恰好擁有較為成熟的物聯網技術,一場“頭腦風暴”就此展開。“可以用最日常的水電使用情況來獲悉老人的活動情況。”原本的“技防”設想在討論中逐漸豐富并具象化,最終確定下以“智能水表”的讀數作為實際評測指標。就這樣,張奶奶家中安上了智能水表,實時監測老人的用水情況,24小時內用水量一旦低于0.01立方米,街道城運中心的“一網統管”平臺就會自動生成案件,通過政務微信平臺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由居委會安排人員立刻聯系老人,上門探視,并將探視情況上報給街道,為獨居老人提供安全保障。
??除此之外,江蘇路街道專門為轄區內居住的1200余名獨居老人拓展了“一網統管+為老服務”模塊,在獨居老人家里,和智能水表一樣,每天關注他(她)的還有AI外呼、門磁系統、煙感報警、紅外檢測,這些“智慧養老”手段都是應群眾建議而生。一則小小的建議,在反復討論和斟酌中,成了社區治理的有效手段。
??江蘇路街道信訪辦主任熊劍鋒表示,近年來,從加裝電梯到提升城市公園品質、再到建設社區美好生活圈……越來越多的建議通過遍布于社區家門口、樓門口、園門口的人民建議征集聯系點的線上和線下渠道被傳遞至相關部門。
??進一步釋放民意民智治理效能
??在江蘇路街道社區事務服務中心,“電子樣張”為老年人辦理事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它便是來源于對社區高頻辦理業務“大數據”的梳理分析。這也是一種建議征集的方式,愚園路人民建議征集聯系點將其稱之為無形的人民建議征集。隨著人民建議征集機制的逐步完善,人民建議征集的渠道越來越多,觸角越來越廣,實現了建議“隨手可提”。
??“我們聯系點成立一年來,收到了來自群眾的數百條人民建議。”在熊劍鋒看來,篩選和落實“金點子”才是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關鍵。街道工作人員將通過各種渠道征集到的人民建議分門別類,在和相關部門協商探討后,再及時反饋給建議人“留作參考”“采納”等不同意見。篩選出來的“金點子”如何推送到決策部門?靠的是“淘金”般的真誠,以及扎實的工作態度。
??“延安路高架下的綠地,居民很早就建議開放,并在天橋上加裝電梯。”可這一改造工程牽涉部門眾多,綠化、市政……僅靠街道的力量顯然無法轉化落實。“街道無法自己消化的,我們還會向區里、市里報送,推進落實。”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市級相關部門的推動下,綠地改造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暢通渠道平臺、創新征集方式、廣泛吸納民智、推動成果轉化,愚園路人民建議征集聯系點的探索正是全市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縮影。自去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成立以來,已累計收到群眾建議近7萬條,針對群眾提出的重要建議,職能部門采納率達98.3%。市信訪辦、市人民建議征集辦主任王劍華指出,要進一步建好用好征集平臺,加強人民建議征集數字化管理,釋放民意民智數據的治理效能,切實助力上海城市發展。
責任編輯:楊博 沈彤
新聞熱線:021-61318509